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经济信息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作者: 文章来源:娄底市统计网 发布时间: 2015-11-17 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发展优先、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深入实施融城战略、娄商返娄战略和六个“四年行动计划”,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和“四期叠加”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运行缓中趋稳,GDP、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巩固二季度以来逐步回升的态势,财政收入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投资建设、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不断累积。
  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积极变化
  (一)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回升的势头
  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比1-8月均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主要指标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8.68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半年回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94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上半年回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4.34亿元,同比增长5.5%,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3.40亿元,同比10.6%,比上半年回升1.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1-8月回升了0.1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33亿元,同比增长16.4%,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27亿元,同比增长10.1%,比1-8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69.83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全市各项贷款余额771.5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1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1.27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12亿元,同比增长5.2%,双双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3元,同比增8.4%,比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0元,同比增长10.3%,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加快了赶超第二产业的步伐。前三季度,全市一、二、三产业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3.7:50.9:35.4调整为14.2:48.8:37.0,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9.0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快于第二产业2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52.9%,高于第二产业12.9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0.7%,高于第二产业投资贡献率75.9个百分点。
  (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启了此消彼长的进程。近年来,我市矿产资源整合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逐年加大,今年又分二批先后关闭了110家煤炭开采企业、整合锑矿开采企业4家,同时大力扶持非产能过剩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今年新建新投产的16家入规企业,没有一家是传统高耗能企业。从数据上看,前三季度,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19.7%和83.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而同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1.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5个百分点。这几年“一关一转”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加快开启了我市工业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历史转折。
  (四)投资建设提升了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速度。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4.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7.5%,生态投资增长76.7%,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投资重点向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投资结构的优化将对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消费分化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升级。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亿元,同比增长15.6%,快于城镇6.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改善型消费分别增长16.2%和29.0%,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有所升级。
  (六)产业培育形成了特色和亮点纷呈的格局。全市及各县市区在产业培育方面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业、商贸物流业、健康养老业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全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有所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抹暖色,今年新入统的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8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景观农业、乡村休闲农业来势喜人,各县市区发展各有特色;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大景区持续火爆,“花、田、山、水”等乡村特色旅游遍地开花、人气旺盛,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29.01万人次,同比增长17.03%,实现旅游总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22.67%,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90.67%;金融业稳步扩张,股票交易持续火爆,保险行业快速扩张,金融存贷稳步增长,各类金融机构陆续落户,金融网点不断增加;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速,湘中国际物流园、诚通物流园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有望带动我市商贸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健康养老业、电子商务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向更广领域拓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七)治税理财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发生新的变化。面对财税增收的巨大压力,市县两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在税收征管、挖潜增收、培育财源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转负为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级政府和省直相关经济部门对娄底经济的外在观感。
  (八)社会民生在协调推进中得到了新的改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市24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启动,完成进度超过75%的有18个,其中: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4.0%;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997套,完成全年目标的119%;城市棚户区改造17312套,完成全年目标110.9%。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调研走访的一些企业的情况看,今年企业用工基本保持稳定,员工工资基本持平,只有小部分企业因需求下降用工略有收缩,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0.5%。但受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和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市就业人员总量较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减少,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同比下降6.5%,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多、缺口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GDP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3元,同比增长9.0%,高于同期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九)各县市区形成了追赶比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前三季度,各县市区追赶比超、竞相发展的氛围浓厚,主要指标增幅普遍好于市本级,规模工业各县市区均增长7%以上,而市直下降8.6%,固定资产投资各县市区均增长18%以上,而市直下降25.2%,地方财政收入各县市区均实现了由负转正,而市本级仍下降0.4%,下阶段,市本级经济工作应当加大力度,迎头赶超。
  二、四季度及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总体来看,“四期叠加”仍将深度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对四季度及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判断,既要看到一些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累积,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从有利的因素看:一是外部环境总体稳定。全球经济环境依然复杂艰难,但总体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复苏的发展态势;全国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升、结构在优化,潜力和韧性很大,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在合理区间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总体较好,外部环境的相对平稳为我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持续优化。从我们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没有增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氛围很浓厚,在服务企业、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务实高效,积极主动,今年新建新投产的几家企业反映基本没有碰到阻工等其他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当地群众提出的一些其他诉求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后基本能够得到解决,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的顺利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三是政策措施利好发展。我市先后获得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林山片区扶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先行区等多项国家政策支持,近期省政府又批复同意设立娄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娄邵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些政策将在项目和资金方面对我市给予有力支持。同时,省政府9号文件《关于支持娄底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让我市获得了省政府“一市一策”的重点支持,市委、市政府和各市直部门加强了与省里的对接联络和争取,省直部门将对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针对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的现状,我市在项目建设、企业帮扶、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近期又出台了《关于促消费稳增长的实施意见》,促进房地产销售等相关文件也即将出台,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和贯彻落实,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将对我市经济稳增长形成有效支撑。四是要素保障稳健向好。交通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土地供应基本能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特别是资金瓶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各项贷款、新增贷款增长加快,虽然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企业仍反映资金紧张的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但随着政府性兴娄融资担保公司和创业投的逐步组建、各类专项债券的发行、PPP项目的试点推广运用等多项措施的实施以及民间融资影响的逐步淡化,后期我市投资建设资金状况有望继续好转。五是投资、消费需求拉动有望增强。从投资看,各地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力度空前,近期各地又在谋划集中开工一批竣工一批项目,掀起又一轮项目建设新高潮,将有效拉动各地投资的稳定增长;从消费看,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增幅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与全省及其它市州差距进一步缩小,四季度是汽车销售旺季,大部分车企在这几个月将集中举办车展、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汽贸行业有望稳步回升;同时,国庆、中秋“双节”以及紧随其后的“双十一”,商场、超市、家电销售企业等将开展大量的促销活动,将迎来一个销售高潮,零售业有望快速增长,加上近期全市出台的促销费政策的有力刺激,全市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强。六是经济发展有新增长点。奎宗绳网、湘军水府溪砚、双峰胖哥槟榔等一批二、三产业企业年内先后申报入统,格仑新材、太阳能支架生产线、精品电器、海螺二期等产业项目有望年内竣工投产,湘中国际物流园、诚通物流园、娄底大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建成建好,将引领和推动全市经济稳步回升。从不利的因素看:一是指标完成进度不理想,欠账较多。前三季度,全市有的指标没有实现序时进度,有的同比出现负增长,有的低于兄弟市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阶段赶超和完成目标任务压力较大;二是工业经济仍显低迷。淘汰落后产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外部大环境仍在影响我市主要工业行业运行,一部分企业未能全面达产,一些工业产品产量仍在下降,一些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缓慢,工业用电量、工业企业增值税、公路货运量等工业支撑指标表现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仍然是当前最艰困、最重要的经济工作;三是投资建设力度仍待加强。当前我市投资项目少、小、慢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民间投资仍处低迷状态,工业投资缺乏带动性强大项目支撑,房地产市场没有与全国、全省及长沙、怀化等周边市州同步回暖,建筑业总产值、建安营业税、中长期贷款等投资支撑指标差强人意;四是消费市场仍待升温。受居民增收放缓、民间融资导致居民财产缩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调、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消费渠道分流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中心城区和各地市场消费总体不旺,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大类商品销售下滑,限上企业增长缓慢,同时大量微商和网店对贸易实体企业造成很大冲击,消费分化和外流比较严重。
  综合判断,如果下阶段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促销和企业帮扶各项工作持续升温,我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将继续保持明显回升向好的势头。
  三、下阶段经济工作建议
  (一)抓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带动效应
  扩大投资仍是现阶段稳定我市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稳增长的牛鼻子,扩大投资带动效应,通过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带动投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用好政策红利,将我市享有的各项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项目化、指标化,特别是把省政府9号文件中关键的、精华的内容搞准、吃透、用足;二是要找准投资方向,谋划一批符合发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娄底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的好项目、大项目,要科学规划,防止重复建设和内部恶性竞争;三是要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等前期工作,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四是要积极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终于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上马、早投产、早见效,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持续增长量;五是要有效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和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精准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资金能引得来、投得准、用得好。
  (二)抓实企业帮扶,力争工业企稳回升
  我市工业比重高,对全市经济影响大,受到宏观政策和环境的冲击也很大,因此,要千方百计稳定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力争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一是要继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效率,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发展困境,特别是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要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搞好服务,防止其出现大幅度下滑,同时要扶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为娄底经济注入新鲜力量;二是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整合资源,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和企业优先使用本市产品,特别是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能够满足建设需要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市钢铁、水泥等产品,促进本市企业产品销售和产能的释放利用,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补助;四是加大工业招商和投资力度,缓减工业投资连年下滑态势,1-8月,全市工业投资仅增长2.2%,低于同期全市投资增速13.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将导致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减少,工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三)优化消费环境,激活城乡市场消费
  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回落到个位数增长,消费市场整体比较低迷,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消费市场,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一是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外流。高铁开通后,便利的交通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虹吸现象”,反而加剧了消费的外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消费品不如外地的物美价廉,服务和售后等没有别人的好,因此,要通过培育和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大型商贸中心等手段来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高集聚性和辐射能力,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千方百计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加快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扶持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企业,支持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加快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目前我市农村消费占比还只有12%左右,份额很低,但农村人口占比达60%左右,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因此,要在农村积极培育壮大限额以上企业,加快市场规模化建设,打造消费中心,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四)强化申报入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全市现有入统的“四上”企业中,关停、退出和数据报0的企业明显多于往年,直接拉低了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从目前全市达标企业申报入统完成情况看,全市共新增“四上”企业50家,仅完成目标任务的25.6%,完成情况还不太理想。因此,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达标企业申报入统工作,继续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摸底清查力度,对照要求做好申报资料准备等基础工作,做到“应统尽统,能统必统,颗粒归仓”,确保完成今年市里下达的申报入统目标任务,把新增的达标企业(项目)作为新的增长点,拉动全市经济的有效回升。